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与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人工智能赋能语言教学”系列线上分享会

作者:黎明编辑:杨晓莉 审核:严怡 阅读次数:日期:2025年04月25日

自2024年学校印发《西南大学全面推进本科课程教学数字化建设实施办法 (试行)》(西校〔2024〕198号)以来,学院积极谋划,持续推动课程教学数字化建设。为加速提质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强力支持大学外语综合改革,学院4月15日至20日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特邀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数字课程建设团队,面向全院教师开展“人工智能赋能语言教学”系列线上分享会。

本次系列讲座分四期举办,共设七个专题,涵盖语言教学、口译/口语、写作、文化类课程及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等领域,吸引了全院教师的广泛参与。

首场讲座由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郑春萍教授主讲,主题为“AI赋能语言教学与研究”。郑教授结合北邮数字赋能语言教育的创新实践,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案例与学术研究趋势,提出“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第二场讲座赵冲老师以“高效工具与教师数字素养”为题,围绕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及信息呈现等环节,演示了网页工具、AI助手及自制工具的实操应用,助力教师突破技术门槛。

赵欣老师在第三场讲座“AI辅助大英课程教学”中,以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课程为案例,展示了课程知识图谱的构建逻辑及AI赋能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许可副教授在第四场讲座“AI赋能口译/口语教学”中,完整呈现了AI辅助口译课程从材料开发到课堂设计、策略指导及评估反馈的全流程,并讲解了口译评估效能模型对比和提示词策略对比,还分享了文字转语音和数字人工具。

李平老师在第五场讲座“AI工具赋能英语写作教学备课”中,介绍了获奖学术英语写作课的课程设计理念、方案及AI课件制作工具(如Gamma)、视频制作工具(inVideoAI)的应用。

连晶晶副教授与苏友副教授共同主讲了第六场讲座“AI赋能学术写作与研究”,前者聚焦大语言模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应用,后者结合团队科研成果,分享了AI赋能语言读写教学的创新实践。

王姗姗老师在第七场讲座“AI赋能专业课及文化类课程教学”中,展示了AI在文化类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为相关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全院教师对本次系列分享会反响热烈,讲座结束后踊跃提问和发言。老师们普遍认为分享会内容紧贴教学科研一线,对课程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悉,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近年来在课程数字化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仅2024年,该院 “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虚拟仿真实验室成功获批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情景英语虚拟仿真实验》入选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标杆作品;“北京邮电大学——‘人机共智’语言实验创新教学环境建设”获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数字教育标准优秀应用案例”;《沉浸式智慧语言实验室》荣获“高等学校智慧教室建设优秀案例”二等奖。

本次分享会不仅搭建了跨校学术交流平台,更为学院课程数字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智能教育时代的教学创新路径。

图文:黎明

初审:张俊

复审:石莹华

终审: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