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再度聚焦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讨。此次会议是学院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进程的关键节点,彰显了学院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为改革的持续深化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注入了新动力。

会上,分管副院长付正玲就改革推进情况作了重点汇报。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经过学院前期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新体系更加贴合学生实际需求与未来发展走向,增添了众多实用性与前沿性兼备的课程内容。付正玲副院长还详细阐述了过程性评价的设想,计划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全方位、客观地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师培训工作上,学院采取了多样化举措。付正玲副院长介绍,学院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讲座、举办教学技能大比武、开展课堂观摩与研讨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为改革筑牢了坚实的师资基础。此外,她还提出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为改革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围绕课程体系优化、过程性评价、教师培训和质量保障等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大家对模块化设计给予高度认可,并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外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外语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应高度重视。建议着手编纂彰显学院特色、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大学外语教材,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库。此外,还需加强相应平台建设,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
评价体系方面,大家建议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需构建高效的反馈系统,确保及时获取并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反馈意见,从而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与会人员提出大学外语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努力胜任融合技术和方法创新的新型大学外语教学。应持续开展教学技能大比武、集体备课活动,设立课程研发小组,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经过充分交流与深入探讨,学院进一步凝聚共识,对改革方案进行了完善与细化。
院长肖开容在发言中指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关乎学院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就量大面广的大学外语教育教学而言,须主动回答好“ 高教强国,大外何为” 这一问题,其中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三者缺一不可、协同助力。学院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改革所需的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费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建立定期监督评估机制,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改进,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
学院党委书记严怡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大学外语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改革工作。她指出,此次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我们应以国家战略发展和学生成才需求为目标导向,科学重构大学外语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与技术创新,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努力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此次党政联席会的召开,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相信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必将取得丰硕成果,为学院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初审:付正玲
复审:石莹华
终审: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