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迅猛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正站在从传统“工具性训练”向“全球胜任力孵化”转变的关键节点上。这一转型不仅是教学理念的革新,更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积极回应。为有力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拓宽教师教学思路,5月16日,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特邀黄学军老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应变・求变・智变 ——VUCA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的重塑性构建”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黄学军老师以 “应变→求变→智变” 三阶革新脉络为主线,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系统性转型路径进行了深度解构。她指出,教学需从以往的 “被动应对变化”,逐步进阶到 “主动寻求变革”,最终实现 “引领智慧转变”。这一论述不仅为教师们点明了教学理念转变的方向,更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框架。

黄学军老师旁征博引,结合大学英语参赛的优秀课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以及师生角色这四个关键维度展开了深入的剖析。在教学目标层面,她指出,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单一的语言技能培养,而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应将目光投向综合全球胜任力的塑造。这意味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更要培养他们在跨文化交流、国际理解、全球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舞台上自信地展现自我、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她强调要注重情境化与互动性。在教学方式方面,她大力提倡灵活运用AI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工具,还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师生角色方面,她倡导从传统的 “教师主导” 向 “师生协同共创” 转变,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合作、共同探索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学习氛围。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积极交流心得,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求变、创新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本次讲座不仅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更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明确的前进方向。
供稿供图:李长庆
初审:付正玲
复审:石莹华
终审: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