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五点,苇间风沙龙第49讲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711教室顺利举行。罗益民教授主持了沙龙,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显耀教授作为本次沙龙的主讲人,详细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重大课题和前沿问题。学院李智老师、王子春老师、段芸老师、李燕老师、王莲涔老师、秦语甜老师、范琴老师等研究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的教师和研究生、访问学者等参加了沙龙,并进行了热情而有深度的讨论。
01主讲人介绍
胡显耀,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曾任英国Salford大学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和英语系研究助理。研究领域:翻译学、语料库、文体统计学、翻译认知机制、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已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ie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文学翻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2008)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模式研究”(2011),曾主持建设“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CCTFC)。从事法律、财经、儿童文学和科普著作的翻译,出版译著三部,发表译文数十万字。
主持人介绍
罗益民,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弗里曼学者、富布莱特学者,主要从事莎士比亚研究,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词典学与美学(哲学)研究,为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外语教育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苇间风沙龙发起者和主持人。
02沙龙回放
胡显耀教授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翻译研究的现状讲起,指出了目前面临的两个新问题。第一,面对随时更新、数量庞大的翻译研究文献,如何了解翻译学科的知识结构,重大课题和前沿问题?第二,翻译的产品、过程数据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规律或趋势?
接着,胡教授通过两个真实的案例研究展现如何利用与学科相关的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如何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文体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语言和翻译现象背后的规律。第一个案例是“当代国际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学分析(2000-2019)”。在案例中,他介绍了关键词分析和核心文献选取标准。第二个案例是“翻译英语变体的文体统计学分析”,胡教授通过语料库的文体统计学方法分析翻译语言与原创语言的语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二者是否具有系统性显著差异。
讲座尾声,胡教授展望了数据分析与翻译学的未来。他认为数据分析有助于完善学科知识结构,发现前沿问题,提高研究效率。他预测数据分析方法在翻译学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中将得到全面应用,翻译学本体理论将在数据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
03互动与交流
在沙龙讨论环节,王莲涔老师提出俄译汉科技文本翻译的句法结构复杂、表述差异大,应该如何选择研究主题?胡教授建议她做句法研究,并以汉语中“的”的研究为例加以说明。博士生刘佯同学请教了胡教授关键词频次选取的依据,胡教授强调没有固定的规范,但有相应的惯例,如前十个或前二十个。博士生金涛同学针对知网提供的知识图谱,请教如何检验其信度。胡教授认为做初步的研究,知网所提供的数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深入的研究,知网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立足国际期刊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
主持人罗益民教授对沙龙讲座进行了总结。就语料库对作者身份辨识这一研究课题,罗老师与胡老师展开了讨论。由于学界对莎士比亚著作权的问题存在争议,罗老师认为语料库的研究可以与编码、解码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有关于莎士比亚著作权的研究等相关问题上取得进展,这样也可以实现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融通和互动。
04 合影留念
下期预告
“苇间风”沙龙第50讲
“社会符号学视域下的司法语言扶贫研究”
敬请期待,不见不散!
主讲人:刘承宇教授
主持人:罗益民教授
时 间:2021年4月7日
地 点:外国语学院711教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