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云游四海,悦享新知”含弘学子讲堂在我院圆满举行

作者:编辑:外国语学院 审核: 阅读次数:日期:2022年04月28日

2022年4月22日下午3点,由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文学院研究生会、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生会联合承办的“含弘学子讲堂”系列活动之“云游四海,悦享新知——跨学科交流分享会”在我院404教室圆满举行。本次分享会共有五名主讲人,并邀请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董典老师担任嘉宾。各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外国语学院2021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杨海波同学以“砥砺奋进的五年—明天会更好”为主题,以历史发展为顺序,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程与重要意义。观今以鉴古,无古不成今,通过党史的学习,我们认识过去,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把握当下,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面向未来,从历史规律中找到开拓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

文学院2021级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的姜方然同学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点,分别从布尔迪厄和他的法国文学场、中国当代文学场、资本的聚集、资本的转换四个方面展开讲解。姜同学首先对布尔迪厄“场域”理论进行阐释:即带有不同“习性”的行动者在文学场中运用不同的“策略”,凭借自身的“资本”类型与数量,共同围绕文学“幻觉”,遵守场域争夺,争取符号资本。接着从这一理论出发,挖掘中国当代文学场在这一动态结构关系中的新变,同时联系当下网络文学现象等相关问题深入探讨其价值内涵与未来发展,启示了我们对文学—社会关系新的思考方向。

中国新诗研究所2020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刘思怡同学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电影《心灵捕手》中存在的人格解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是天才也是问题少年的主角威尔在童年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创伤影响下,不断在“自我”“本我”“超我”的心理中矛盾与痛苦。他与心理医生肖恩的七次对话不仅是一次治疗的过程,更是一场心灵的追寻与救赎,最终威尔在肖恩的引导下放下恐惧,释怀创伤,正视自我并学会接受不完美。在某种程度上,心灵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只有找到自己真实的样子,才有自我实现的无限可能。

来自文学院2021级电影专业的张悦同学围绕“浅析美国‘方法派’表演”为中心,展开对电影表演的定义、美国“方法派”表演以及具体演员的表情意义的剖析。尝试从自我出发,强调演员的个人探究与记忆的“方法派”要求演员们从个人的视角出发,发掘角色深处的意义,并通过“体验”或“生活于”的角色来创造富有想象力的有机演出。通过对美国“方法派”表演的探究,我们在接纳新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可以尝试以新的视角理解和体会表演带来的感觉与精神共鸣,并思考当今影视表演的价值与影响。

来自外国语学院2021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周峻羽同学顺应二十大召开之际的背景,以“讲好自己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进行分享。首先周同学以“一带一路”“翻译开路”为例,说明用英语可以讲好中国故事。接着她深入追问谁来讲好中国故事、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怎样讲中国故事这几个问题,总结出新时代的青年们应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根本,以当下的新媒体平台为工具,讲好自己的故事的同时,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的故事。

临近活动尾声,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董典老师对本次分享会进行了点评与总结。他提到:不同学院的联动为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通过此次含弘学子交流分享会,希望同学们能在更加扩大的视野中,在学科间碰撞的火花中,发掘出对专业、对学习的新思考路径,成为会思考、勤思考、善思考的优秀研究生。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含弘学子讲堂”系列活动之“云游四海,悦享新知——跨学科交流分享会”圆满结束。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探新,本期含弘学子讲堂的五位主讲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学科发展与社会建设关系的探索。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时代的交汇点,跨学科的交流与分享既是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促进发展的过程,不仅为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搭建了展示自我与学习的平台,更是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供稿|贺云玲 杨海波

供图|梁芹

执行编辑|甘晨 付楠楠

责任编辑|董典 刘璐

审核|张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