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才强校系列报道之十一】外国语学院点燃“人才引擎” 驱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编辑:外国语学院 审核: 阅读次数:日期:2022年06月16日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对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回顾“十三五”,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主动做好引智聚才,持续加强引育并重,全面团结人才,积极成就人才,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面开创人才强校战略新局面。即日起,学校主页新闻栏目推出“人才强校系列报道”,深入报道各单位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好思路、好举措、好故事,以崭新面貌迎接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创新人才。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人才强院发展理念,立足外语学科专业实际,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人才支持、人才服务,扎实推进人才工作,以“人才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的领导,筑牢人才工作根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爱才、惜才、用才,唯才是举,人才至上的理念,将人才工作摆在学院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定期科学研判人才发展形势、专题研究队伍建设事项等途径,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通过建立党政一把手直管的人才领导工作小组、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落实人才支持保障举措等途径,夯实人才工作保障基石。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工作机制,通过经常性开展教师座谈、进行逐一交流等途径,强化教师思想引领;支持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教师编写学术专著《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涵养师德师风;坚持将教师党支部建在系部上,选育系部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人才工作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培养造就“又专又红,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健全支持体系,厚植人才培养沃土。依托一级学科硕博士学位授权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学科优势,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为教师施展才干和成长发展创设优质空间。主办2本国际学术期刊和2本国内学术集刊,搭建“博雅讲坛”“缙云讲坛”“崇德湖论坛”“苇间风沙龙”等学术平台,为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提供丰富渠道。设立学院专项基金,资助教师编著出版学术专著,支持教师赴国内外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供强大支持。构建“国家级人才-市级人才-教学科研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四级人才梯队支持体系,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沙龙、开展科学研究专题辅导、组建专门团队指导教师申报课题及人才计划、制定青年教师“一人一案”发展规划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铺路搭桥”。近五年来,学院有1人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1人入选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入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入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当选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高级职称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显著提升。

坚持主动出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坚持以“求贤若渴”的心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瞄准“需”处发力,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多次赴海内外高校进行人才招聘,直击人才“富矿”一线,向优秀人才主动伸出“橄榄枝”;整合在职教师校友资源,形成“人才吸引人才,人才发现人才”的引才模式,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近五年引进具有博士学历教师近20人。吃透用好各级人才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柔性聘用巴渝学者讲座教授2人。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为人才引育的重要阵地,筑牢人才队伍“储备池”,近五年累计招收博士后十余人。积极引进外籍教学科研人才,平均每年聘任10名外籍教师,加强人才队伍国际化。

营造浓厚氛围,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学院深入贯彻“七家”理念,着力打造美丽外院“家”文化,将对人才的关怀“细致入微”,努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既“愿意来”,也“留得住”。指派专人针对引进人才居住落户、子女入学、亲属就业等事项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最大限度为新进人员安心发展事业提供便利;通过开辟文献阅览室、教授工作坊等途径,优化教师科研办公条件;通过设立教师休息室、教师活动室、组织开展种类丰富的工会活动等途径,完善教师日常释压休闲途径;定期通过学院教职工大会、新媒体平台等渠道通报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开辟教师荣誉墙宣传教师先进事迹,建立学院教职工荣誉体系,在提升教师荣誉感、获得感的同时激发良性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发展势头强劲,学院人才在推动学院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五年,学院累计发表SSCICSS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65篇,出版学术专著34部,编著教材14部;获国家社科基金及各类省部级项目立项共计44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和人文社会科学奖6项;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3个专业入选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