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至5月14日,东英吉利大学Chris Sinha教授与牛津大学Vera da Silva Sinha教授应邀做客西南大学,于外国语学院313会议室为学院师生开展题为“Exploring Diversity in Language, Culture and Cognition”的6场系列讲座。文旭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强调此次学术对话对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意义。外国语学院院长肖开容教授、杜世洪教授、唐瑞梁副教授主持各场次讲座。


在系列讲座中,Chris Sinha教授与Vera da Silva Sinha教授从多学科视角系统探讨了语言、文化与认知的深层关联。Chris教授以“语言是人类建构生态位的工具”为核心观点,阐释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社会制度与文化演化的驱动力;Vera教授通过亚马逊土著文化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认知的多样性,认为“事件-时间”体系以自然实践替代抽象计时,挑战了“度量时间”的普遍性假设;基于身体部位的计数系统证明,即便缺乏书面符号系统,人类仍具备精确的数值认知能力。两位学者认为,人类文化演化不仅源于基因选择,更体现在通过符号系统、工具与认知产物不断构建并重塑的生态位。针对濒危语言保护,他们呼吁摒弃“语言客体化”研究范式,主张与语言社群协作共建动态知识体系。最后,他们强调跨文化研究需以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还原语言与认知的文化嵌入性,为学术实践提供重要方法论启示。
本次系列讲座从语言学、人类学、哲学、生物学与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在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差异。在每场讲座的互动环节中,我院师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围绕语言生态位理论、跨文化研究方法论、符号系统演化等核心议题踊跃提问,既有理论层面的思辨交锋,也有实践维度的现实关切,形成了跨学科、跨代际的学术互动,将现场学术氛围推向高潮。
本次系列讲座不仅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推动了跨学科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我院语言与认知研究的国际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肖开容院长在闭幕式总结中高度评价此次系列讲座的学术价值,指出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范式提供了跨文化参照。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系列讲座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为今后的学术探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供稿:刘琦 供图:杨晓莉
初审:肖开容
复审:石莹华
终审: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