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上午,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教授受邀莅临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雅讲坛,在学院313会议室作了题为“语法结构的镜像对称现象——结构助词‘的’和‘得’语法化的共同动因”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肖开容教授主持。

石毓智教授围绕语言的复杂系统特性展开阐述,指出语法形式需随语言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其演变过程呈现系统性与规律性。他系统阐释了结构助词“的”与“得”在唐代萌芽、宋代成熟的历时发展,强调二者在语法功能上具有显著的平行对应关系。石教授指出,现有研究在历时与共时层面均缺乏对二者的整合分析,并进一步论证了“的”与“得”在同一时期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共同的历史动因与语法共性。他提出,语法化过程受制于语言大系统的整体制约,任何词汇的演变均非孤立现象。讲座还涉及复杂系统的核心特征、语言演化与语法化的本质区别、量词类推效应的具体表现,以及“的”与“得”语法化的共同动因等内容。石教授建议研究者突破传统语言学思路,以全新视角推进相关研究。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互动积极。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内容涵盖量词对“的”“得”语法化的影响、“回环结构”与镜像对称的差异、宋代语法剧变的原因、语言对称的认知动因,以及语法演变与语言融合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石毓智教授对提问逐一予以细致回应,结合专业理论与语言实例深入解析,交流过程顺畅深入,形成良好的学术对话氛围。

石毓智教授在总结中勉励师生深入探究语言现象的本质,避免停留于表面认知,并强调掌握基础规律对语言研究的重要价值。肖开容院长对师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表示赞赏,指出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也为学院师生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互动与碰撞。

供稿供图:刘琦
初审:肖开容
复审:石莹华
终审: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