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束定芳教授受邀莅临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雅讲坛,在学院313会议室作了题为“中国外语教材史研究:目标、维度与方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肖开容教授主持。

束定芳教授在讲座中系统梳理了中国外语教材史的研究现状,构建了综合性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为在场师生提供了深入启发。他首先回顾了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材编写与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西南大学在区域外语教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予以积极评价,展望了双方未来在教材编写与研究领域的合作前景。
束教授指出,外语教材史是融合教育史、社会文化史与对外交流史的交叉研究领域,重在系统考察外语教材的形态演变、编写机制与实践影响,既为当代教材建设提供历史参照,也为文化传承与国际理解搭建桥梁。该领域对揭示外语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为推进该领域系统化与规范化发展,束教授提出以“编写背景—编写主体与方式—形态结构—审核机制—社会影响”为核心的五维分析框架,倡导采用“纵向梳理、横向比较、个案深描与编者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他强调应注重从时间维度与学段维度展开深入探讨,揭示教材如何实现历时发展与跨学段衔接,以增强教材史研究对教育政策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讲座交流环节,学院彭玉全教授分享了其在高中日语教材编写方面的进展,并就教材使用效果评估提出疑问。束定芳教授指出,非通用语种教材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兼顾编审规范与使用反馈,将用前审核与用后评价相结合,尤其需重视一线师生对教材的实际体验。他强调教材编写是一种“让步的艺术”,在理论理想与实际约束间寻求平衡,为在座师生带来深刻启发。
肖开容院长在总结中感谢束定芳教授的精彩分享,鼓励师生深入思考讲座内容,积极关注并参与基础外语教育与教材史研究,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与实践创新。
供稿供图:李雪鹏
初审:肖开容
复审:石莹华
终审:严怡